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当山在什么地方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当山在什么地方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多少大小的山称之为小山?多大的山可以称为大山?
当有两座山以上对比才有大、小山之分。
“山”,在学术上是这样定义的,指地壳上升地区经受河流切割而成。自上而下分为山顶、山坡和山麓三部分。山按高度可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一般认为“高山”指山岳主峰的相对高度超过1000米,“中山”指其主峰相对高度在350米至1000米,“低山”指主峰相对高度在150米至350米,如主峰相对高度低于150米,就难于形成山岳景观,只能称为丘陵岗地了。历史上闽越国王族被迁徙到淮南去了,他们是否成为了山越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清楚闽越在中国地图的哪个地方?山越人有又是怎么来的?弄清楚这两个问题,答案就很清晰。
闽越,是先秦时期的部落名称,是属于百越的其中一个分支,主要是今天的福建省一带,闽越部落是汉族先民之一,也是闽越国的前身,在公元前的334年建立了闽越国。
山越是汉末的三国时期江南地区山贼武装集团的统称,往往以占山为根据地,所以称为山民。山越的生产方式是以农业主的,种植各类谷物。他们大分散、小聚居,好武斗,以山险为依托,组成各种武装势力集团,私自铸铁打造兵甲。所在区域常常是半独立的状态,中央政权相当的头痛。山越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在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省份境内。
通过对这两年概念的梳理,发现闽越国国王族被迫迁徒至淮南了,并不是什么山越人。
史书齐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御匈奴建立万里长城,南平百越;中央政权在闽越故地设置了闽中郡。
闽越国在秦朝末年,闽越王无诸率领闽中的将士参与反秦的浪潮之中,与中原的老百姓其同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后来又参加了刘邦对项羽的楚汉之争,闽越的将士英勇善占,为刘邦夺取天下贡献了一定的力量。在公元前二百零二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复立无诸为闽越国王。在无诸死后,其子孙内讧不断,内乱频繁。闽越国已经成为西汉王朝在南方的一股强大的割据政权,完全不受其中央王朝的控制。
闽越传至越王余善,发展到自立为帝,起兵反抗中央政权。而此时的西汉王朝,汉武帝经过历经图治,休养生息,国力进入了鼎盛时期,面对屡屡挑战中央权威的割据政权是不会容忍的,在击败了北方匈奴后,就马上派遣了四路大军共数十万人攻灭了闽越国。
汉武帝为了消除后患,就诏令大军将闽越贵族迁往江淮内地,焚毁闽越国的城池宫殿。城村古城及其宫殿正是西元前111年被汉武帝派遣的大军所毁。
闽越和山越其实没有什么大的关系,闽越是指福建地区的少数民族,西汉时期福建出现了一个叫做闽越的国家。山越是生活在浙江北部、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山区的少数民族,频频出现在三国时代有关孙吴的史料中。
唯一的共同点,恐怕就是称呼中都带着越字。“越”是指中国古代南方的越族,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汉族对他们了解很少,觉得越族人很多,占领的地区广阔,就用百来形容越族人之多,地之广,将各地的越族统称为百越。根据居住的地区不同, *** 将他们称为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
越还是一个诸侯国,史书上记载,楚国灭亡越国时,越国的王族很多向南逃跑,跑到了福建和广东这些地方,建立了两个王国,统治当地的少数民族,这两个王国分别叫做闽越和瓯越。
西汉初期,中国的南方还没有完全归入大汉的版图,在最南边的福建、广东、广西,还有三个独立的政权,他们是南越、瓯越和闽越。闽越国内的民众骁勇善战,闽越王曾经率领军队帮助刘邦抢夺天下,刘邦承认了闽越的诸侯地位。
汉武帝时期,闽粤王欲望膨胀,对身边的两个邻国瓯越和南越大打出手,大有一统这两国的架势。汉武帝是个杀伐果断的帝王,不会容许卧榻之策会卧有一只南方猛虎。
在初步解决了北方的匈奴问题后,大约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数十万军队分四路进攻闽越,灭掉了兵强马壮的闽越。
闽越国虽然灭亡了,可是,闽越距离西汉的国都长安遥远,闽越是个山区,联系外界的道路陡峭难行,一旦闽越发生了叛乱,西汉朝廷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闽越很容易就会复国。
为了防止闽越复国,汉武帝下令把闽越有能力的贵族和王族都迁徙到了淮南,淮南是指现在淮河南部,相当与安徽中北部和江苏西北部地区。来到了大汉腹地的淮南后,闽越人逐渐被汉族同化,到了三国时代,这部分闽越人的后裔已经和普通的汉族百姓没有差别。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居住在江东的越族开始叛乱,他们占据高山为营寨,所以将这些越族人称为山越。越族和汉族百姓已经混居百年有余,基本上和汉族百姓差别不大,不过,这些人还是将自己称为越族。
孙权占据了江东以后,山越并不服从孙权的号令,还是像过去那样不纳税不当兵,时不时下山劫掠 *** 的村寨和郡县。山越是孙权的心腹大患,牵制了孙权的很多兵力,让孙权不能全力对抗北方的曹魏。
攘外必先安内,孙权从建安五年(200年)开始,就派重兵镇压领地内的山越叛军,一直到东吴嘉禾三年(234年),用了三十四年的时间,孙权才平定了领地内所有的山越叛军。
孙权将山越人赶出了大山,命令他们在平原居住,挑选精壮的山越人当兵,身体差一点的当农民,和一般的汉族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到了晋代的时候,山越和闽越一样都被汉族同化,自称为 *** ,变成了朝廷管治下的普通百姓。
首先我们来了解山越人是什么,山越人并不是一个种族或者某个民族的统称,山越人是汉末三国时期江南地区越部落占山为王武装势力的统称。东汉末年,黄巾之始,天下大乱,有潘临、彭绮、彭式、费栈、祖郎、严白虎、金奇、毛甘、黄乱等诸多地方割据势力,因社会动荡,或者不纳王租而占山为王,被统称为山越。
其次我们来了解闽越国的历史:闽越国乃是战国时期被楚国灭掉的越人逃至今天的福建与浙江一带时和当地人共同建立起的政权,闽存在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111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202年之后的六七十年之间,闽越国国力达到鼎盛。闽越王城始建于西元前202年,系闽越王无诸受封于汉高祖刘邦后营建的一座王城!
但是从历史史料中我们也追寻到闽越国与淮南的蛛丝马迹!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元封元年冬十月,东越杀王余善降。诏曰:“东越险阻反复,为后世患,迁其民于江淮间。”遂虚其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段话的意思:闽越兵围困东瓯,东瓯向汉廷告急,皇上派中大夫严助持令征调驻会稽军,浮海以救东瓯。兵未到,闽越退! 皇帝降下圣旨闽越国反反复复怕成为后世子孙的隐患!所以让他们全部迁移到江淮去了!
所以从此汉书中我们可以看出闽越人当时确实是被迁到了淮南,但是他们并不属于山越人!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受到国家的管辖!
以上看法纯属个人观点,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延安是山区吗?
延安是山区。革命圣地延安,坐落在陕西黄土高原南部,是红色革命旅游圣地,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是宝塔山、凤凰山、毛主席旧居窑洞。周边有旅游景点壶口瀑布、黄帝陵、南泥湾风景区等景点。
延安市,简称“延”,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总面积37037平方千米,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 大部分地域处在黄土高原的腹地,海拔高度在800-1800米。更高点为1809米,更低点为388米;延安市区海担生960米左右,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之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 *** 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更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境内有各类文物遗址点8545处,其中革命遗址445处。
截至2019年,延安市下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常住人口225.57万人,城镇化率64.07%。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延安是山区,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高土高原腹地,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属于典型的山区地带,所以延安市也属于山区地形的原因限制了延安的发展,所以延安市想要发展必须打破地形的束缚,延安新区就属于打破地形的发展,所以延安新区的发展大于老区
山和川叫法不同,有什么区别?
川与水,甲骨文很相近。水指江河,比如汉江又称汉水,渭河也叫渭水。历史上,每条河流都有一个专用名,比如黄河称为“河”,汉江称为“汉”,渭河称为“渭”,长江称为“江”。川与水不同之处是,川一般指河流两岸有高耸的石崖。这从它现在的字形中也能看出端倪:之一三两笔长,中间那一笔原来是点状连起的虚线,表示两山之间流淌的水。水则相反,中竖长,两边
短。
山和川都是象形字。
山和川不单只叫法不同,连意思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经常使用“山川”这个词语来形容有山有水的景色。
而“山”是地壳上升地区经受河流切割而成,这里面的河流便是“川”。一般以“山”为部首的字都有山的意思。我国也有以“山”为姓的人,源自姜姓烈山氏。
“川”字有几种意思,1:河流 2:平原,平地 3:旅途 4:特指中国四川省
山和川的区别在于,山是川的祖爷,川为山的子孙。有山必有川,山必相依。
山的形成为地球的变动,抬升隆起,成为山,如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隆起加之印度板块插入欧亚板块至使喜马拉雅山越长越高。山形成以后雨量充沛的话就有植被,有植被就含养水源,有水源就汇人小溪,汇集小溪就有河流,而小溪流过的地方就是造山运动之后被雨水冲刷出的小川,汇集小川的河流就是大川。
而众所周知的四川并非指四川境内的大川,而是历史上宋真宗咸平四年将峡路分为四即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元置省将川峡四路并成中川行中书省,由此四川得名。
川流不息指河流也可指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象水流一样不歇的流淌。
高山大川,溪流把山脉从分水岭开始在山脉左右切开的大沟,河流。
一马平川,河流的冲击平原。
百川归海,小溪归小河,小河归大江,大江归海。
愚公移山移的是哪座山,在哪里?
我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少极富寓意和想象力的神话传说,选自《列子·汤问》 的《愚公移山》便是其中之一。
《愚公移山》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原文首句就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原文译为: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按照释义,文中的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山西省同河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地区。而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派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了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一座放在了雍州,今陕西、甘肃省一带。
《愚公移山》这个古代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世界上的困难到处都是,回避是回避不了的,只有勇敢的面对它、克服它,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
愚公移山的故事一开始就说了,王屋山和太行山在愚公家门口,愚公于是准备把这座山移走,这是很大的决心,一般人是不敢这样想的,更不敢这样做。
愚公带着自己的子孙就开始行动了,所谓行动就是挖山不止。智叟是个聪明的小老头,他的长相嘛,大概就是尖嘴猴腮,下巴上一把山羊胡子,人也比较的清瘦,走路一阵风,听说这个事情赶快过来看看情况,真的看见愚公带着子孙们在挖山不止。
这下让智叟找到了显露聪明的机会了,于是他给愚公说,这么大座山你挖到什么时候才能挖掉呀?愚公忙着手里的活,平静的说,一直挖下去直到挖平为止。
智叟说,你挖到死也挖不平。愚公不以为然地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子子孙孙永远挖下去,但是山是不会增长的,怎么会挖不平呢?这一句话说的智叟无言以对,满面羞愧的跑了。
愚公下决心挖平大山,不是在他这一辈子完成,而是要通过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实现的目的,愚公的眼光是长远的,虽然代价很大,但是只要挖平了大山,子孙后代就可以畅通无阻的出行了。智叟只关心自己眼前的生活,不考虑子孙后代的出路,所以智叟没脸见人了。
看到愚公如此的坚决如果的努力,上天为之感动,于是上帝也就是玉皇大帝命令“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个普通的老人为了实现子孙后代畅通无阻的出行梦,下决心挖掉大山,不惧别人的冷嘲热讽,不怕山高石硬,义无反顾的挖山不止,结果感动上苍,派天神力士把山移走了。
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天助自助者的道理,愚公的气概和精神一直影响着后世的人们,大家在感叹愚公精神伟大,气概不凡的同时,对愚公移山的对象那两座山很感兴趣。问题是,这两座山到底是哪两座呢?
研究历史和文学的专家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愚公要移走的两座山,就是现在河南省济源市的王屋山。王屋山本身就很出名,被道教奉为天下之一洞天,轩辕黄帝曾经在此祭天,后来的帝王也多有到此祭天的事迹。
王屋山的名字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山上有洞形如王宫;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山的形态有三重,如同一座房屋,故名。
这里还是道教全真派的圣地,这里山清水秀,灵气十足,现在王屋山已经成了国家级的风景区,还被确认为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上有个王屋乡,王屋乡有个愚公村,据说就是当年移山的愚公和他的后代居住的地方。
要是还有另外一座山,那毫无疑问就是比邻的太行山了。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是教育人们克服困难的,愚公就是古代中国人的化身,那种不怕困难,挖山不止的精神在中国人身上代代传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当山在什么地方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当山在什么地方吗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