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泰安 *** 最多的地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泰安 *** 最多的地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德海在慈禧太后的恩赐下娶得娇妻,安德海是否是假太监?
1868年,北京城最有名的酒楼“天福馆”正张灯结彩,大红的喜帖和摇曳的烛火把酒楼衬得一片喜庆欢腾。只见新郎身着蟒袍,头戴花翎,好不得意。接着,一声“贺礼到”的传话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竟是慈禧太后的贺礼——白银1000两,绸缎100匹。原来,这新郎是慈禧太后的贴身太监——安德海。
太监怎么能娶妻呢?会不会是像嫪毐一样是个假太监?
其实,太监娶妻历来就有,还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对食”。
因为太监也是人,也会有七情六欲,即使变得不完整,但内心的寂寞无处排解,所谓“得不到的在骚动”,他们往往更渴望组成家庭。而当时还有一群特殊的群体,就是宫女,后宫佳丽三千,不可能每个人都得到皇帝的宠幸,大多数都是老死宫中。但对于这些宫女来说,她们难道就不渴望有人呵护有人疼吗?
于是,“对食”就这样形成了,由太监和宫女一起搭伙吃饭,形成“挂名夫妻”。帝王等当权者对“对食”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皇帝甚至还会为宠信的太监“指婚”,让他光明正大的挑选对食宫女。
这个现象在明朝尤为突出,因为当时太监和宫女的基数也是相当庞大的,但是到了清朝,“对食”基本消失了。因为清朝宫中的太监、宫女的人数不像明朝那么多,而且清朝的宫女在宫中服侍到28岁,便可出宫自行婚配,自然没什么人愿意和一个太监不清不楚。
而安德海娶妻又与一般太监的对食有所不同,他娶的不是一般的宫女,而是当时红遍北京城的梨园名角马小玉。这可是一般官员都娶不到的角色,他一个太监竟“近水楼台先得月”。莫非,他是假太监不成?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安德海的履历。1844年出生,才8岁就进宫当了小太监。那么,8岁的孩子可能逃过种种检查,而作为一个假太监在宫中混迹10多年吗?答案是,不可能。因为当时,清朝的进宫流程非常正规严谨,而8岁的安德海毫无背景,没有人在他身后让他避免被净身,也没有理由要让一个准备进宫的小太监当假太监。
虽然秦朝时有嫪毐这样的假太监,可是他进宫走得可不是正常路径,他是由吕不韦亲自送入后宫。而从秦朝到清朝,又历经了无数的政策改进,可以钻的空子越来越少了。可见,8岁的安德海,不可能逃避净身手术,所以,他不可能是个假太监。
至于他为什么要大张旗鼓结婚,太监虽然已经不是正常的男人,但是作为人的需求,他也希望光宗耀祖,何况,正因为有生理上的缺陷,他越需要外在的某些东西来弥补。那在安德海眼中,就是权势,他娶妻也是表现权势的一种方式。
虽然安德海是慈禧身边红极一时的贴身太监,但是他平时横行朝野,又大张旗鼓娶妻,不少人对他恨之入骨。终于,在他帮慈禧赴南方采购龙衣(其实是他自己在北京呆腻了,想出去游山玩水)时,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抓起来咔嚓了!死后还被扒光衣服以正身份。如果安德海是个假太监,估计围观老百姓能用唾沫星子把他淹死,还会让这件事在史书上记下不可磨灭的一笔,还用今人来质疑吗?
安德海是在李莲英、崔玉贵之前非常受慈禧器重的太监,那他为什么会受到慈禧这么的器重呢?
安德海祖籍河北南皮县,自小入宫,由于其办事稳妥,善于察言观色、八面玲珑一步步高升,成为了咸丰帝身边的贴身太监,相当于现在的个人机要秘书,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了,因为能呆在皇上身边的都是精挑细选的。安德海是个眼光独到的人,1861年,咸丰驾崩热河,临终密诏,载淳继位,肃顺等八人辅政,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如果慈禧篡权,可除掉。可能是为了自己能找到一个靠山,借着自己是咸丰帝贴身太监的便利,安德海把这密诏书的内容一点不落的告诉了慈禧。慈禧为了自己能独掌大权,欲先下手为强除掉肃顺等八人,为了帮助慈禧,他两次往返热河行宫和京城之间,为的就是居中联络,使得恭亲王和慈禧太后成功发动辛酉政变,慈禧太后成功了,安德海便顺理成章的受到器重,地位陡升,炙手可热。
纵观历史,娶妻纳妾的太监不在少数,可为什么安德海能光明正大的娶妻,而慈禧不阻止还还特意赏赐呢?
同治七年,安德海在京城的天福堂酒楼大排筵宴,娶年仅19岁的徽班旦角‘九岁红’马赛花为妻。慈禧太后为表示祝贺,赐白银一千两,绸缎百匹。太监光明正大娶妻已经不可思议,太后居然还光明正大的赏赐,当时这件事北京城都传开了,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慈禧不到三十岁便守了寡,虽处在深宫中,众多的人守护,但是内心孤独不可名状,整日处心积虑的争权夺势,心中的苦闷和难处也不知和谁倾诉,而此时安德海的出现,让她多了一个依靠和信任,而安德海在慈禧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用心去伺候,或许他真心的和慈禧建立了深厚的主仆有时候甚至是朋友的关系,这种能读心的手下是可遇不可求的,人都是感情动物在身边伺候自己多年,感情都是慢慢积累的,所以在有些事上慈禧觉得只要不是太出格就不多加干涉,至于安德海娶妻,慈禧认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所以就人性化的给予了赏赐。
安德海是假太监之说由来已久,但是真的能有假太监混入宫中吗?他和慈禧太后有染吗?
有一种说法说安德海之所以受到慈禧的宠爱是因为他自己本身是假太监,经常在宫中寻欢作乐。后来被同治知道后,便留意慈禧的寝宫,终于有一次安德海被同治抓了个正着。
其实这这都是无稽之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清朝太监准入是十分严格的,要不然皇帝的帽子肯定是翠绿翠绿的。
成为太监之前其一,首先要净身,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完成。其二,要有引荐的,这些都是宫里资历比较老的老太监,要是没有引荐人想都别想。其三,便是政治审查,那些宫廷中的太监会把想当太监的人的祖宗十八代都盘问个底儿掉,有任何异常蛛丝马迹立刻刷掉。其四,净身复查,净身过后一段时间后便会来到景山后的一排房子里进行复查,又称‘摸裆’,写到这里请原谅小编我邪恶的笑了,试想一下这检查的场景,嘿嘿!其五,便是每年一度的‘刷茬’,因为在净身后太监的生殖器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原因还会生长,所以每年都会在敬事房进行刷茬,宫内只要是太监都要进行,就是大总管也不能避免,所以就算安德海他逃过了其他四关也躲不了这最后一关,那么他是不是假太监可想而知了!
安德海最后用死证明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太监。
安德海仗着慈禧宠他,气焰嚣张,不把朝臣放在眼里,同治也很讨厌他,他在宫里待烦了想出宫去,请求太后以‘采办龙衣’的目地出宫。清朝有祖制,太监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能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而他仅仅六品,一路上张扬跋扈,不可一世。途径山东德州地界,被山东巡抚丁宝祯知道了,丁宝祯早就对安德海的行径不满了,密奏了朝廷,痛诉安德海‘震骇四方’的不法行径,以‘不得不截拿法办,以昭慎重’逮捕了安德海。五天后安德海被正法,丁宝祯也是很聪明的,他可能也知道了安德海是假太监的传闻,便在他正法后将其裸尸悬挂于城门上,来来往往的百姓一看便知道是不是真太监,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并不是这样的,安德海是正儿八经的太监!之所以会娶妻,其实就是一种深宫大内由来已久的传统。
这个传统就是“对食”,所谓“对食”,就是宫里的太监和宫女相互看顺眼了,搭伙过日子。众所周知,太监虽然没有了男人的基础设备,但是男人嘛!只要没埋土里,就不会断绝对女人的感觉。而宫女在深宫里,也不是每个宫女都有运气被皇上宠幸的,然而宫女也是人,也会寂寞空虚冷。所以久而久之就有了这么一个习俗。
安德海应该是真太监。小编应该是没有深入了解古代太监制度。无论是自己 *** 还是官方 *** ,要进宫当职,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合格的方能进宫。安德海在进宫之初还不是大太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权没势,是不可能没有 *** 就进宫的。至于 *** 后再生,这是可能的,所以清宫要求每年的太监都要进行再检查,如果发现有再生现象,必须再经过二次 *** ,就是所谓的“二茬罪”。并且安德海成为大太监后就将自己的“宝贝”从 *** 师傅处迎回来,埋入自己父母的坟旁,这在当时还是很大的新闻。
首先指出这道题目存在问题,安德海并不是在慈禧太后的恩赐下娶得娇妻,而是在他娶亲之时,慈禧太后为了表示恩宠,特赐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做为贺礼。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同治七年冬(1868年),内务府总管大太监安德海在京城更大的酒楼天福堂大摆宴席,正式迎娶年方十九的徽班旦角,艺名九岁红的马赛花为妻,太监娶妻的新闻顿时传遍了四九城内外,令人更为惊讶的是,大清国圣母皇太后慈禧竟然送了一千两白银和一百匹绸缎做为安公公娶妻的贺礼,一时间,安德海的名气如日中天,遍传京城。在此之前民间已早有传言,说安德海是假太监,跟慈禧太后有染,因而受到重用,现在当众娶妻,更加证明此言非虚。
事实上这个流言根本不能成立,太监娶妻自古有之,唐朝高力士娶刺史吕玄晤的女儿为妻,李辅国娶御史中丞元擢的女儿为妻,这都是史册上有记载的。历朝历代并没有规定太监不得娶妻,而且在明代后宫,不仅允许太监和宫女结为夫妇,还有专门的称呼称之为对食。因此,说太监娶妻就是假太监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一年之后的同治八年,山东巡抚丁宝桢以太监私自出宫,有违祖制为由将安德海斩杀于山东济南并剥衣暴尸三日,这个举动彻底证明了安德海是真太监无疑,也洗刷了慈禧太后蒙受的不白之冤。事后,丁宝桢不仅没有受到惩处,反而受到慈禧太后的赞誉,升迁四川总督并亲赐条幅”国之宝桢“。按照慈禧的狠辣手段,假如安德海真的与她相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丁宝桢毫发无损并受到重用。
一杯香苟侃历史,半壶佳酿论古今。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号!喜欢本文的朋友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民国时期有哪些很有趣的打油诗?
民国时期有很多有趣的打油诗,其中很多是对实事的讽刺和戏谑。
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 *** 纸币》的打油诗,很有意思。诗云: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 *** 满合适。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如鲁迅先生的《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揭露 *** 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
还有一些打油诗则是民国时期一些不通文墨的人附庸风雅的产物,如军阀张宗昌,人称“三不知”将军:不知手下兵有多少,不知家里钱有多少,不知自己的姨太太有多少。张宗昌土匪出身,胸无点墨,却好吟诗,甚至整理出一本《效坤诗钞》,到处送人。且看看他的诗作,大部分都是打油诗,如《游泰山》:“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如《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如《笑刘邦》:“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再如《俺也写个大风的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欢迎大家关注交大女博士,有关于教育、文化、历史的问题,欢迎大家向我提问。
当然是马君武的那首圆圆曲了!赵 *** 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虽然这首诗前两句有失实的地方。但是最后一句确是永远无法辩白的。不管张学良最后做了什么努力或者补救,都改不不了日军轻而易举地夺取东三省。
这首诗有女人又有对当时名人的嘲讽更有对日本人都恨。个人觉得最有趣,最有名。
民国时期有趣的打油诗不少,其中比较出名的是先后主政山东的两位军阀张宗昌和韩复榘。
奉系军阀张宗昌从小读书不多,曾经当过土匪。他被人们称之为“狗肉将军”、“五毒将军”、“三不知将军”。张宗昌发迹之后,为了附庸风雅,曾经作了一些打油诗,这些打油诗如下:
求雨
玉皇爷爷也姓张,
为啥为难俺张宗昌?
三天之内不下雨,
先扒龙皇庙,
再用大炮轰你娘。
无题
要问女人有几何,
俺也不知多少个。
昨天一孩喊俺爹,
不知他娘是哪个?
*** 诗
你叫我去这样干,
他叫我去那样干。
真是一群大 *** ,
全都混 *** 蛋。
接替张宗昌主政山东的是西北军的韩复榘,韩复榘出身行伍,为了舞文弄墨,这位韩主席也写了不少的打油诗。
一次,山东雷声隆隆,韩复榘诗性大发,随即吟出一首
咏闪电
忽见天边一火练,莫非玉帝在抽烟?
如果玉帝不抽烟,为何天边一闪电?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
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
下头细来上头粗。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现代的打油诗,成了许多人的拿手好戏和取乐讽刺的工具,在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打油诗的艺术风格没有改变。
1927年以后,蒋介石统一全国,但各路御用文人依然我行我素,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实际上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于是鲁迅先生写了四句《南京民谣》打油诗:
大家去谒陵,
强盗装正经;
静默十分钟,
各自想拳经。
揭露 *** 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格调幽默风趣,语言通俗如话,生动形象。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 *** 纸币》的打油诗,也很有意思。诗云:
跑上茅屋去拉屎,
忽然忘记带草纸,
袋里掏出百万钞,
擦擦 *** 满合适。
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现代的打油诗是更具民间小调,和当地的风俗,人们脱口编出来的话,通过押韵的谐音来连接。有的是搞笑的,有的是歌谣还有的是讽刺性的等。生动形象描述时代的转变和一种社会现象。
鲁迅还写过一首白话版的打油诗,模仿汉朝张衡的名作《四愁诗》,讽刺当时白话诗歌泛滥一时的失恋诗。
●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
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
想去寻她人拥挤,
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
回她什么:冰糖葫芦。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
想去寻她河水深,
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
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
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
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
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由她去吧。
一次,张宗昌游完泰山后,诗兴大发,当即挥笔写了一首题为《咏泰山》。诗曰:
远看泰山黑糊糊,
上头细来下头粗。
若把泰山倒过来,
下头细来上头粗。
张宗昌最有代表性意义的作品是《天上闪电》。诗曰:
忽见天上一火镰,
好像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
为何又是一火镰?
张宗昌在游完蓬莱阁后,写了题为《游蓬莱阁》的打油诗:
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
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
靠窗摆下酒,对海唱高歌。
来来猜几拳,舅子怕喝多。
还有
听说项羽力拔山,
吓得刘邦就要窜。
不是俺家小张良,
奶奶早已回沛县。
另一首题为《改写<大风歌>》的诗是这样写的:
大炮开兮轰他娘,
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历史上,写打油诗的人不少。但象张宗昌这样出诗集的,可能不多。打油诗史上,真该给他记下重重的一笔。
诗歌园地里有一种颇为有趣的反义诗,这类诗也多为打油诗,虽名不见经传,却广为流传。解放前北平流传的《颠倒歌》就属这类作品。歌云:
东西街,南北走,
忽闻门外人咬狗。
拿起门来开开手,
拾起狗来打砖头,
又被砖头咬了手。
骑了轿子抬了马,
吹了锣鼓打喇叭。
这类诗把反说事物,与学理相悖,但正是这种可笑的组合,含而不露地讽刺了当时是非颠倒的社会现实。
由于打油诗不受格律限制,可以直抒胸臆,生动活泼,所以也深受武人的喜爱。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率部驻防徐州时就写过一首植树诗:
老冯住徐州,
大树绿油油;
谁砍我的树,
我砍谁的头。
同样是打油诗,水平高的比如这位
周作人《偶作打油诗二首》(其一)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
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
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半是儒家半释家,光头更不著袈裟。
中年意趣窗前柳,外道生涯洞里蛇。
徒羡低头咬大蒜,未妨拍桌拾芝麻。
谈狐说鬼寻常事,只欠工夫吃清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泰安 *** 最多的地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泰安 *** 最多的地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